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所况介绍│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研究生教育│ 党群园地│ 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科技平台│ 学术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科西河流域国际合作项目(Koshi Basin Programme)启
2014-11-05 20:32|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由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usAID)资助,国际山地中心(ICIMOD)主持的“科西河流域国际合作项目(Koshi Basin Programme – Phase I, KBP)”启动会和实施方案研讨会,于2012年9月3~5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成功举行。

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5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应ICIMOD的邀请,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董麒博士和茹志涛博士,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邓伟研究员、陈宁生研究员和方一平研究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员、姚治君研究员和周才平博士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项目启动会。

ICIMOD负责人D. J. Molden博士主持了开幕式,项目负责人欧阳华研究员、AusAID秘书长R. Russell博士和D. J. Molden博士分别致辞,S. M. Wahid介绍了KBP及会议的目的。KBP主要致力于多边合作,通过保障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恢复能力以及流域居民减贫的能力。

会上,CSIRO的B. Young教授、eWater的R. Carr博士、IWMI的L. Bharati博士和WECS的S. Lacoul先生分别围绕“CSIRO的河流评价与气候变化下水文预测”、“综合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和“科西河流域战略计划”做了主题报告;地理资源所张镱锂研究员和新德里大学的N. Ghosh博士、特瑞汶大学的N. Khanal教授等分别做了“科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农业与食物安全”和“科西河流域与水相关的灾害的社会与经济影响”等主旨报告。

项目实施研讨会分成流域基础数据、气候-水-农业、水灾害、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等6个专业组,分别就KBP的总体目标、成果产出、行动计划、任务分工以及时间节点进行了详细研讨与磋商,形成了广泛共识,并明确了第一年任务与可考核目标,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第一阶段为2012-2016年,相信随着KBP的开展,围绕喜马拉雅地区跨境流域多边科技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深入研究的成果将为流域发展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背景简介】科西河发源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中部,流经中国、尼泊尔和印度,流域内包括珠峰在内的5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是南亚地区极为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2009年,中科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了“ 气候变化影响下喜马拉雅地区山地地表过程与区域适应对策前期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牵头组织,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地理资源所、寒旱所、成都生物所和ICIMOD、尼泊尔特瑞汶大学地理系等协同合作,历经3年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并2012年于8月28日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在项目执行期间,积极与国际山地中心等国际组织联合争取国际项目,推进典型的跨境流域——科西河流域多学科系统深入的研究,强化多边科技合作。该项目的成果之一暨为KBP奠定了前期的研究基础和成功的协助项目筹备工作,经多方努力,2012年KBP获得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AID)的资助。

 

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和科研处  供稿
附 件
    Copyright 2005-2014 福建自然林场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315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4652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