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所况介绍│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研究生教育│ 党群园地│ 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科技平台│ 学术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外媒:中国“收礼罪”若入法 将掀社会风气变革
2021-06-12 01:43|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最近,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主席会议,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9)。预计将增加“收取礼物钱的罪行”。美国《侨报》发表文章说:过度赠送和接受礼物不仅是官方的渎职行为,这也是社会弊病。如果通过了“收礼罪”,希望将引发社会变革。

  该文章指出,一旦这种“收受礼物的罪行”被引入法律,只要国家公职人员从他人那里获得一定数量的礼物,无论您是否利用自己的职位造福他人,双方都将面临法律制裁。在中国倡导“礼节性交流”,现在他正试图将“ li”置于佛法之眼的监督之下,这种反腐败趋势值得关注。

  文章认为,该提议可以被视为解决中国现有反腐败制度中法律漏洞的一种手段。现在, 中国在反腐败领域的主要犯罪是收受贿赂的犯罪。要被定罪 必须满足“从他人非法取得财产”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两个条件。

  然而, 事实上,有些人在新年和假期出于“人际关系”向官员送礼,进行情感投资,官员们明白尽力在将来特别照顾送礼者。由于获取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很长时间的差异,似乎两者并不一定联系在一起,受贿罪是无法实现的。

  在“收受礼物的罪行”进入法律之后,这样, 利用漏洞的腐败官员将不再逍遥法外。系统的笼子将变得更密集。

  文章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这项行动,这表明中国的“依法治国”战略正在从细节上逐步推进。中国素有礼节之国礼节和法律曾经是维护社区历史稳定的法宝。但是现在,传统的礼节规则显然不足以规范现代社会关系。“收受礼物的犯罪”是试图明确界定礼节与法律之间的界限的一种尝试。

  文章指出,如果通过“收礼犯罪”,希望将引发社会变革。过度赠送和接受礼物不仅是官方的渎职行为,这也是社会弊病。在中国, 人们经常抱怨结婚礼物的数量太大。如果“收礼犯罪”可以用来制止官场的“礼风”,上下颠倒的作用改变了“没有礼物就什么也不做”的社会“常识”,这也将有助于清理社交氛围。

  文章还指出,舆论期望“收受礼物的罪行”成为法律,但是不乏烦恼,例如, 如何量化“收受礼物的罪行”, 如何量度威慑力 如何防止腐败官员利用“收受贿赂罪”逃避“收受贿赂罪”罪, 以及如何在停止接受礼物犯罪的同时停止提供礼物。两者都需要立法者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考虑。(钟海之)

  资料来源:万维网

附 件
    Copyright 2005-2014 福建自然林场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315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4652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