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所长信箱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所况介绍│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研究生教育│ 党群园地│ 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科技平台│ 学术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创新文化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启动5周年
2014-11-05 20:25|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6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启动5周年。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从体制、学科布局、人才战略、创新成果等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知识创新5周年成就展”专栏,陆续刊发各单位知识创新工程成就方面的文章。  

    ——编者  

    20世纪的世界和中国,其变化是翻天覆地、历史性的。当人类社会驾驶 
着科技快车进至20世纪末,国际科技浪潮可谓风雨欲来风满楼;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预示着21世纪新千年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再次重组;中华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挑战和机遇同在。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重要方面军,不辱使命,与时俱进,立足时代和世界的潮头,洞察国际风云——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学和敏锐的目光将中国科学院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聚焦定格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排头兵。  

    民族复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大至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仍有诸多未知和必然王国需要科技人员的不懈探索和实践,逐步深入自由王国。现代科术革命成果的90%是源于基础研究的创新。基础研究的新思想和发明创造不仅能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而且还会变革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我的认识,催生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进步。  

    知识的含义,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实践、研究、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状态和规律的认识,是对科技、艺术与哲学的理解和实践,是人类把握时空观和追求真理的总和。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历史的告诉我们:在人类的文明平台上先后登场的经济形态,是从自然经济向技术聚集的工业经济以及向高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转变;从依附式的政治文化向参与式的政治文化转变;从封闭的用人体制向开放的选贤体制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并具有四大特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石;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主导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明星角色;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  

    知识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又是全新的世界时代。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将变革整个经济暨整个社会,使其具有新的特征、新的历史。说知识经济是一个新时代,是全球范围而言的。知识经济是对工业经济的一种否定,更是一种升华。知识经济否定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却凝炼了工业经济的内在素质和水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将依靠知识经济为自身的继续腾飞增添科技翅膀。  

    20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经济学家估计:到2010年,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软件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产业、新材料科学技术产业、空间科学技术产业、海洋科学技术产业、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以八大高科技为资源依托的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将是重大的科技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欲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是唯一的桥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必须把发展座标定格和聚焦在世界水平——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要与时俱进,才有可能与世界同步。我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建设获得了全面的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由扩大外延正逐步推进到内涵的轨道;科学技术规模和质量日益壮大、提高,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具有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实力。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如果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中华民族方可以说初步实现了民族的伟业复兴,那时的中华民族才能为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诞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核心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20世纪末,世界大国都在分析、研究和制定本国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力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使本国在全球处于有利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地缘地位。立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国,同样在研究和制定自身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中国科学院作为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的思想库,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关注、研究和创新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实践途径。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与高技术研究队伍,在众多重要领域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这支队伍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学技术问题中形成和壮大。她在解决关键技术、啃“硬骨头”方面具有综和优势和公关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1956年至2001年,中国科学院单独或与其它部门联合完成的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中,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完成人类基因组百分之一的测序研究工作。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证实了存在反粒子的理论。在数学领域创立的多复变函数的调和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辛几何算法,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和数学机械化与证明理论,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突破。首次公布的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的
附 件
    Copyright 2005-2014 福建自然林场资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315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46521
    网站地图